《講座》方寸藏香-淺談百年來茶與文創
【講座】方寸藏香-淺談百年來茶與文創 主講:羅一倫(臺紅茶業文化館館長) 主辦:中國文化大學通識教育專題講座 時間:10 月13 日(五) 上午10-12時 地點:中國文化大學校本部(臺北市陽明山華岡路55號) 從十九世紀開始,當西方人體認到文化是一門好生意時,歐美國家開始...
《好書》帝國的渴望 The Thirst for Empire
今天推薦一本有關茶的好書 The Thirst for Empire (大英帝國的渴望)-茶是如何形塑現今世界 光看書名與書評就讓人有買書的渴望,立馬從日本Amazon訂書,真是一本不錯有關茶葉發展歷史的書。 這本書是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Erika Rappaport所撰寫...
《茶展》Japan Pavilion 綠茶殿堂
今天也來聊聊日本茶吧! 在國際茶展中,Japan Pavilion (日本館) 總是能在五花八門的紅茶與半發酵茶類攤位中顯得醒目,不自主的停住眾人的腳步,吸引住大家的眼光。 數百年來綠茶與日本人緊密相連,綠茶直接被稱為「日本茶」,綠茶不僅僅是一杯飲料,它已經被揉合於日本生活...
《觀察》傳統茶在英國逐漸式微?靠年輕族群翻轉?
自18世紀以來,英國就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國之一,平均一年每人要消費2公斤的茶葉,飲茶風氣則普及至整個英國社會,茶幾乎成為英國的代名詞,甚至有人笑稱英國人血液裡流的是紅茶。 這樣的歷史悠久的飲茶大國,近年來也面臨茶葉消費量下降的情況。報告顯示,英國的茶葉銷售額去年下降了5...
《歷史》從一張 1792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採購單談起
今天看到一份泛黃的歷史文件,為 1792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採購單(purchase order for tea) ,薄博的一張紙片透露出許多有趣的茶貿易歷史,見證 225 年前的歷史片段。 首先映入眼簾,醒目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標誌,它主要是由兩隻金獅、盾牌、盔甲及聖喬...
《展覽》茶裝茶-茶包裝美學展 坪林茶業博物館
今日受邀參與坪林茶業博物館「茶裝茶-茶包裝美學展」的開幕活動及致詞,近三百年來,茶一直是個全球化貿易商品,既然是個商品,除了產品本身價值優劣之外,包裝就會是形之而外的重點,隨著時代的逐步演進,我們更可以從包裝中見證茶業時代的變遷與脈絡。...
《交流》茶與陶瓷
茶,可以是一種生活經驗 但是它根本上從來就是一種商品與貿易關係,茶與陶瓷器在貿易上有著緊密的關聯,透過跨界的交流,可以補足許多視角上轉折處。 鴻禧美術館佔地近千坪,是台北都會區知名的藝術據點之一,除作總體性的中國歷代陶瓷展示外,亦作專題性的展出,陶瓷研究,更達到學術性成果。...
《文化》十八世紀有關中國製茶過程的蓪草紙畫
18th c. gouache on pith paper, collection of Peabody-Essex Museum -收藏於皮博迪‧艾塞克斯博物館 「蓪草紙」是用植物蓪草做成的,可以在上面寫字與畫畫,蓪草紙畫見證了18及19世紀東方的社會與文化歷史,對研究近...
「方寸藏香-從茶文化到貿易商品,看臺灣茶的樣貌」特展
對我而言,追尋茶的發展脈絡,應該是從貿易的大格局切入了解個別地方的發展歷程,再從個別地區的多樣性去呈現茶產業的豐富多元。 茶,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,也是最重要的全球化貿易商品,引領了東西方貿易時代的發展,促進了工業與航運的進步,甚至深深影響到國際貿易版圖與政治的發展,臺灣身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