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歷史》從一張 1792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採購單談起
今天看到一份泛黃的歷史文件,為 1792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採購單(purchase order for tea) ,薄博的一張紙片透露出許多有趣的茶貿易歷史,見證 225 年前的歷史片段。
首先映入眼簾,醒目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標誌,它主要是由兩隻金獅、盾牌、盔甲及聖喬治十字旗所組成,聖喬治十字旗(Saint George's Cross 或 Cross of Saint George)是白底紅十字的符號。最早是熱那亞共和國的旗幟,之後被十字軍採用,最後成為了英格蘭的旗幟。
下方的緞帶印上一句拉丁銘文 AUSPICIO REGIS ET SENATUS ANGLIÆ 英文意思為 By right of the King and the Senate of England,顯示英國東印度公司權力源自於國王與國會,顯示這個富可敵國,同時具有貿易、戰爭、統治權力的巨大公司與大不列顛帝國的緊密連結。
《泰晤士報》曾評論說東印度公司說:「在人類歷史上,它完成了世上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、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。」
接下來,茶葉採購單日期註明為 1792 年 12 月 28 日,從文獻資料中可以探知,當時廣州茶葉交易多半從五月開始,依照當時從廣州出發到利物浦港,大約需要四個月左右,從這裡可以推測,這正是剛從廣州運抵不久的舶來品茶葉,當時販賣的茶葉品項為武夷茶的正山小種(Souchong)以及綠茶(Green Tea),雖然在廣州茶葉交易主要是透過十三行行商進行,多半是透過白銀為交易為主,十三行另有以毛織品進行物物交易,茶葉抵達英國後的交易則回歸英鎊,在當時 1 英鎊(pound)為 12 先令(shillings),1 先令(shillings)為 20 便士(pence),這就可以了解 3/3 代表一磅武夷茶的正山小種 (Souchong)的價格為 3 先令 3 便士,換算成現在價值,一磅茶葉約合新台幣 7000 元。
我想在這茶葉採購單會列出相同的品名不同的價錢,應該是代表不同船期或不同產地的茶葉,每艘船的茶葉品質可能會不同。
1792 年,另外一個重要事件,就是英國決定派遣馬嘎爾尼為特使,隔年前往中國北京晉見乾隆皇帝,並為其 88 歲壽誕獻上禮物,冀望能藉此打開中英貿易大門,依照東印度公司文件顯示,1792 年這一年,茶葉貿易量較前幾年提升了三倍以上,當年度光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專屬公司船就派遣了 20 艘到廣州,當然主要就為了茶葉,顯示貿易熱絡情況,至於後面發生的巨大變化,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歷史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
小小紙片見證了大時代變遷的前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