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產業》茶、樟腦與臺三線
「茶、糖,與樟腦,是一八六○至一八九五年間,台灣的三大出口品。」學者林滿紅在其《茶、糖、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》一書裡,詳細地記載了這幾項經濟作物對台灣曾有的重大影響,「其出口值,占同時期全台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四。」其中茶的主要產地,幾乎是沿著今天台三線的中北部丘陵路段而展開;產業的運輸需求,促使地方聯絡道路初步形成,終成今日台三線的前身。
關西自古就是北台灣重要的茶產地,本圖是日治時期由中島一晴繪製而成的新竹州大觀圖(局部),以新竹州為中心,描繪州內景觀設施,包含桃園、新竹、苗栗三地,圖中清楚的標示著關西主要的特產就是茶葉,依據文獻紀載,早在1872年,關西就有百戶農家在種植茶葉;早期製茶時代,每當茶季來臨,農家會利用晚上把製作好的毛茶(初製茶)烘乾,等待隔天早上茶販來關西收購毛茶,然後透過挑夫把茶葉挑到龍潭,經由大嵙崁溪河畔,再利用當地水運把茶葉運到台北淡水河邊,何其有幸,關西有這個機緣與樟腦與茶兩大產業歷史息息相關,後者更影響關西近一百年發展。